天天母亲节 华裔呼回归传统|大纪元多伦多

2024-11-25 | 星期一

天天母亲节 华裔呼回归传统


【大纪元2014年05月09日讯】(大纪元记者伊铃多伦多报导)又到一年一度的母亲节。在北美,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,是人们向母亲表达感恩的日子。在这一天里,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,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;或用其他方式,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。
  
人在多伦多的苏女士说,母亲节到来之际,她会打电话跟住在大陆的母亲问候节日快乐。小时候,家里兄弟姐妹多,母亲要照顾5个孩子,还有一份全职工作。我们能感受到母亲的辛苦。现在母亲老了,身体也不好。我们做儿女的能做的就是经常回去看看,给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。

对母亲的孝道今不如昔

李女士认为,在缺乏孝道的当今社会,「母亲节」其实是人类对母亲的愧疚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,「百善孝为先」。中国没有母亲节,但是中国人对母亲的孝顺贯穿在时时刻刻中。如果一个人对母亲都不孝顺,无论他在社会上表现有多出色,都很难说他的人品是完善的。
  
李女士虽然定居海外,但是跟母亲一直保持很密切的联繫,彼此感情很好。每年要给母亲寄钱,让她在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;每周至少跟母亲通一次电话,节假日会更多。但她还是愧疚自己没有尽孝道。因为,「父母在,不远游。」身在海外,无法悉心照顾老人。
  
来自上海的王女士今年70岁,移民加拿大8年。她有一儿一女,都已成家,几个孙子都上小学。她说中国大陆过去没有过母亲节,来到加拿大后,家里也没有过母亲节的习惯。
  
她说:「现在这个时代变了,和过去很不一样。如果孩子们能给在母亲节送一枝花,打电话问候一下,甚至发一封邮件,这样的孩子都是很了不起了;做母亲的也会感到很开心。这些在西方社会、或香港、台湾社区还很常见。可是很多人连这样的事都没有做。我身边的很多老人都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。」
  
「在很多年青人的意识里,一谈到『老人』,就是『帮忙看孩子』。在华人社区,更多的是看到老人在为孩子们付出。」她谈到,她的邻居已经快60岁的人,在餐馆做杂工,每月挣2000多元,全数交给儿子供房。每天晚上下班回家,连口现成的饭菜都吃不到,邻居看到感到很心酸。
  
王女士说:「虽然母亲去世早,但是清清楚楚记得哥哥姐姐对父母很孝顺。平时好吃、好穿、好玩的,首先想到的是母亲。这在过去的中国家庭,几乎家家都是如此,儿女对父母的孝顺是一种自然现象。按现在母亲节的说话,过去的中国人家庭几乎天天都是母亲节。」
  
王女士还回忆: 「那时,哥哥姐姐下班回家,进屋第一句话就是:『妈妈在哪里?』哥哥姐姐后来到了外地工作,那时工资很低,每月几十元,但是哥哥姐姐每月都要往家里寄10元、15元,从不间断。我工作以后,想承担起往家里寄钱的责任,让哥哥姐姐不要再寄了,但是哥哥姐姐一直坚持寄钱,直到父母都去世了为止。」


(责任编辑:岳怡)